网海寻贝 (3)中国留学生卢刚杀人案及反应
网海寻贝 (3) 中国留学生卢刚杀人案及反应
假装在纽约


 

 


	

每次发生枪击案,我都会想起1991年发生在爱荷华大学的校园枪击案,因为那起案件
的凶手是一个名叫卢刚的中国博士留学生。

卢刚是北京人,1985年从北大本科毕业后公费留学到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就
读。1991年11月1日下午,他携带手枪进入物理系大楼,开枪打死了五人,其中包括
他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导师的助理、物理系主任、爱荷华大学的副校长以及另一名
和他一起博士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此外另有一名女学生被击中脊椎全身瘫痪。


事情的过程并不复杂,前后只持续了20分钟,和每一次类似的枪击案件如出一辙。
在完成屠杀之后,卢刚开枪自杀。至于卢刚为什么要这么做,在他事先准备好寄给
《纽约时报》等几家媒体的英文信里,大致能看出端倪。这封信是这么写的:

我这一生意外地充满了政治插曲。我在上幼儿园时,因为称秃头的苏联共党之父列
宁为“秃驴”,而遭到保姆的处罚。在我初三的时候,曾被派去瞻仰毛泽东纪念堂,
但当时我因为期末考试向班主任表示不想去,结果我的职务包括副班长、英文科及
物理科学习委员全被取消,而我也被迫在全班同学面前自我批判,同学们因怕政治
迫害而远离我。我恨政治,但是如果政治是我防护自己的惟一方式的话,我肯定会
运用它。

我认为个人有拥有枪械的权利……就是今天,个人保护自己不受邪恶组织与司法系
统的欺负,惟一可行办法还是拥有枪支。个人拥有枪支使得人人平等,不论他或她
是何许人物。这也使得个人能够对抗像黑手党或“肮脏的大学行政人员”这类的组
织。

但是,一般人无论就政治或经济财力而言,在对抗巨大组织时都是太弱了。像周丰
珍博士在联邦法院告爱荷华大学性别歧视胜诉的例子实不多见……这让人相信,在
这个世界上,作为小人物是得不到正义的,必须采取非常手段,才能让这个世界成
为更好的生活的地方。

克里斯多夫•戈尔咨(我的指导教授)有一天告诉我说,“你负责管理这个密码,此
外没有其他人知道这密码。”现在只有我们拥有2-D密码。但是,依据我执行这个密
码的发现,所得到的某些结论与他原先设想的不同。他非常生气,在我有工作机会
时,没有让我及时毕业,并且在他当主编的 JGR期刊中扣发我的论文。当他找不到
什么借口来阻止我毕业时,就故意不依规定事先通知论文口试的时间。但事实上他
直到我陈述前一分钟才告诉我,我非常意外,只有立即向口试委员会展开解说,而
且只能利用黑板书写,因为没有投影机。结果口试委员决定我的博士论文不通过,
使我当众遭受严重的个人羞辱以至产生愤怒的情绪。戈尔咨却责备我论文口试不通
过自己负责。

我并未要求他为我写求职介绍信,但他从尼柯逊博士那里听到我需要求职介绍信后,
立刻来找我坚称他愿为我写。戈尔咨为我写的求职推荐信,大都逾期寄出,而这正
是我请他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这就是我到今天仍然失业的主要原因。然后,他保证
将在5月份支持我留校工作,然而从5月毕业到现在,我已在这里工作了好几个月,
却从没有拿到薪水支票。近期我对我的论文扩大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提交给GRL。
审阅委员认为只要将几处稍作修改之后可能予以发表。戈尔咨一开始以文章太长不
宜刊载在GRL期刊为由劝我改投JGR期刊,当我指出文章长度符合GRL的规定时,他又
强迫我在文章内加一些材料,这样再将他的意见加进去,可能就赶不上出版了,只
有将论文提交JGR。

罗伯特•史密斯是新到学校里来的,一直都渴望建立自己的学术领域。他得知山林
华是个好学生,便说服戈尔咨,让他提早毕业。当然让其他同学很气愤。山林华错
过毕业论文手续的截止日期,但是史密斯找到系主任尼柯逊,准许让山林华毕业。
为了替自己行为辩护,史密斯闭起双眼,指责我研究多元电路分离电场的方法是完
全错误的。

德特•尼柯逊:虽然他的学生不符合研究生的要求,仍贸然给他一个杰出研究生奖
学金。尼柯逊给××物理系研究生助理的工作,尽管他连工程本科学位都没有,实
在令人不平。

系里提名D•C斯普顿特论文荣誉奖时(后颁予山林华),我曾向学校各级负责人提出
申诉。但是,学校各方官员的答复都令我失望。到目前为止,学校的调查工作仍在
初步阶段。

若没有校方的掩护与撑腰,上述人士的所作所为绝不会发生。我自1991年6月起,一
直都向下列人士揭发这些不道德的行为:研究院副院长Dr.Ruddlph Schultz.、研究
生院院长Dr.Leslie Sims、学术副校长 Dr. Peter Nathan、助理副校长安•柯莱瑞
及爱大校长Dr.Hunter Rawlihgs。但是,他们将我的申诉与证据置之不理,只相信
尼柯逊的一面之辞,系、研究院和校方一直在合谋孤立我。

我感到很遗憾,我不得不采用这种非常手段来解决这件事。但是,这完全不是我的
过错,爱大校方应对这次不幸的结果负责任。如果校方能按照纳税人、缴学费的人
和资金提供机构的意向,及时采取积极的行动,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避免的。虽然
我已将我的事业孤注一掷,爱大却仍尽力为尼柯逊在DCS荣誉奖方面作辩护。

身为物理学家,我相信物质、精神、运动等永恒性。纵使我血肉之身体逝去,我的
精神仍是永恒,我将以量子式大跃进入世界的另一角。我已经达到自己在这里的目
的──化非为是。 我为自己在此所取得的成就自豪,对马上来到的远程更是充满信
心。再见吧,我的朋友!或许我们能在另一个地方、另一个时间重逢。愿上帝保佑
所有诚实、勤劳和真挚的善良的人吧!

卢刚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卢刚杀人的动机是因为觉得学校的教授是造成自己没有及时博
士毕业、乃至最后找不到工作的原因。到底真相如何,因为几个当事人都已经往生,
所以当时媒体也没有调查下去。

我倾向于认为这更多的是因为文化冲突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在到美国留学的中国
留学生里,因为文化冲突、个人性格和学业压力而造成无法适应美国社会、人际关
系紧张的例子其实一直到现在都非常常见,我自己的观察是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存在
着严重的心理问题。后来发生的几起涉及中国留学生的暴力事件,多多少少都有类
似的踪迹可寻。但是,整个美国社会对于留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一无所知,也根本
谈不上为他们提供什么帮助。

比较值得思考的是美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对这样一个案件的不同反应。当时大多数中
国媒体这起案件进行了过分的解读,认为给中国人丢了脸,甚至上升到了“中国年
轻一代自私自利、道德沦丧、失去信仰”和“中国教育失败”这样的高度。

但其实大多数美国人并不会把这样一个孤立的案件与全体中国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把凶手看成独立的个体,而不会给他贴上族裔的标签。从另一方
面来说,这样的案件与其说是中国社会的问题,不如说是美国社会需要深刻反思的
问题,那就是在一个充满冲突的多元文化社会环境里,如何帮助新移民更好地融入
主流社会。

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枪击案也有类似的反应。当时那起案件造成33人死亡,
是美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枪击案件。因为凶手是从小在美国长大的韩裔赵承熙,同
样让很多韩国人深感羞耻,主动向美国道歉,韩国社会甚至担心美国会掀起反韩浪
潮。这样的反应当然也是多虑了,同样体现了东西方社会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美
国人并不会给赵承熙贴上亚裔或者韩裔的标签,而只会把他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被卢刚枪杀的爱荷华大学副校长安•柯莱瑞博士(Anne Cleary)是出生在上海的美国
人,生前对中国留学生极为友好。她的几个弟弟在惨案发生后专门给卢刚的家人写
了一封充满宽容和爱的信,更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最直接的体现。因为找不到原文,
所以贴一段网络上的译文:

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刚刚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
姐姐为荣,她有很大的影响力,得到了每一个接触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
人,邻居的大人和孩子们,她遍及各国的学术界的同事、学生、朋友和亲属。

我们一家人从远方来到爱荷华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
分享了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当我们在悲伤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
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一定也十分悲痛和震惊。

安生前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哀伤,也
盼望你们和我们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样痛苦的时刻,安会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
充满同情、宽容和爱。我们知道,在这时会比我们更感到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
请你们理解,我们愿和你们共同承受这悲伤。

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希望如此。

诚挚的安•柯莱瑞博士的兄弟们:

弗兰克、迈克、保罗•克莱瑞

1991年11月4日


 

 

 




首页HOME目录